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20的文章

2020-03-31 最新期刊文獻

本日井噴式新增362篇期刊文獻資料。其中 Review/Guideline 有19篇、 News 有13篇。台灣則有兩篇文章發表,分別是 中國醫藥大學在微免與感染雜誌分享篩檢43例疑似病患與照護2例確診患者的經驗 (Cheng, Li, & Yang, 2020)和 疾管署在台灣醫誌中分享台灣對COVID-19快速爆發所採取的反應 (Cheng, Li, & Yang, 2020)。 另因文獻眾多,依據Clinlca Queries 的 diagnosis 、 prognosis 、 causation-etiology 、 economics 、 clinical prediction guides 、 qualitative ,以及 Core Clinical Journals 、 有摘要 及 沒摘要 的方式依序不重複列出相關文獻。 另2/6以來所有文獻皆可在 RefWorks分享資料夾 中瀏覽更詳細資料及匯出書目。

RSC 開放與COVID-19相關文獻供免費使用

圖片
RSC 開放與COVID-19相關文獻供免費使用。讀者可申請免費帳號開始使用。

NLM 的 COVID-19 資源

NLM提供以下與COVID-19 相關資源: Coronavirus (COVID-19)主題資源: https://www.nih.gov/coronavirus Disaster Lit  Resources GenBank® 提供新型冠狀病毒基因序列最新資訊 : Novel coronavirus data hub MedlinePlus: Coronavirus Infections

AIP 開放使用Coronavirus資源

圖片
為了支持COVID-19大流行期間的全球研究,AIP Publishing免費收集了有關傳染病,流行病,計算流行病學和流行病的文章供大眾使用。 網址: https://publishing.aip.org/publications/journals/covid-19/ Credit: CDC/ Hannah A Bullock; Azaibi Tami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ic image of an isolate from the first U.S. case of COVID-19, formerly known as 2019-nCoV. The spherical viral particles, colorized blue, contain cross-sections through the viral genome, seen as black dots.

Royal Society 英國皇家學會開放使用與COVID-19疫情相關研究結果和數據

圖片
英國皇家學會已就與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有關的研究結果和數據簽署了聲明。為確保快速公開地共享相關的研究和數據,以便為全世界的公共衛生決策者提供資訊並幫助挽救生命。機選可能與疫情有關的論文。 網站: Royal Society Coronavirus Resources

Wolters Kluwer Health 的 COVID-19 資源工具包

圖片
Wolters Kluwer Health 提供  COVID-19 資源工具包 (COVID-19 Resources & Tools (Coronavirus Resources)) 。內容來自於旗下的UpToDate、Lippincott、Ovid...等相關線上資源。 網址: http://healthclarity.wolterskluwer.com/coronavirus-resources.html

2020-03-27 最新期刊文獻

本日共計發布99篇文獻。

Gale 開放醫護類資料庫、Gale In Context系列文章及電子書供使用

圖片
為提供在此疫情中受到影響的教育社群可獲得有用的資源,Gale 自即日起開放醫護類資料庫、Gale In Context系列文章及電子書供使用到2020年5月31日止。 網址: https://www.gale.com/intl/covid19support

Thieme免費提供有關冠狀病毒的專家資訊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的病例數繼續增加。世界衛生組織(WHO)已於2020年1月30日宣布新的冠狀病毒爆發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因此,Thieme集團開始免費提供有關冠狀病毒和其他呼吸道病毒的專業資訊。作為醫療資訊和服務的國際提供者,Thieme致力於為全球醫生提供支持,以對抗病毒的進一步傳播。 網站: www.thieme.com/coronavirus

2020-03-26 最新期刊文獻

本日共計發布19篇文獻。

2020-03-25 最新期刊文獻

本日共計發布128篇文獻。

2020-03-24 最新期刊文獻

本日共計發布185篇文獻。

2020-03-21 最新期刊文獻

本日共計發布83篇文獻。

2020-03-20 最新期刊文獻

本日共計發表122篇文獻。

2020-03-18 最新期刊文獻

本日共計發表79篇文獻。

Annual Review 精選 COVID-19 文章

Annual Reviews 是重要的科普期刊(年度評論) 用友善的英文將艱深的知識介紹給出專業人士,整理出來與COVID-2019有關的文章,目前將開放免費使用至2020/4/30,精選文章如下: Annual Review提供免費資源網址: https://www.annualreviews.org/research-support

2020-03-17 最新期刊文獻

本日共計發表142篇文獻。

SpringerNature 提供 SARS-CoV-2 and COVID-19 研究專區

SpringerNature 的 SARS-CoV-2 and COVID-19 研究專區提供全球範圍內流行的新型冠狀病毒和呼吸系統疾病的最新動態。 將BMC旗下期刊相關內容整合。其中收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診療快速建議指南(標準版)》遵照WHO快速建議指南方法學、融合臨床一線診治經驗,圍繞2019-nCoV的病因、防控、診斷、治療和護理展開。 網址: https://www.springernature.com/gp/researchers/campaigns/coronavirus

2020-03-14 最新期刊文獻

本日共計發表70篇文獻。

2020-03-13 最新期刊文獻

本日共計發表158篇文獻。

2020-03-11 最新期刊文獻

本日新增48篇文獻。南韓CDC分享利用就醫紀錄、手機GPS、信用卡紀錄和CCTV監視器等追蹤接觸者的經驗和優缺點(9)。在治療方面,北京學者認為CEP、selamectin 和 mefloquine hydrochloride為治療新冠肺炎的可能藥物(14)。

2020-03-10 最新期刊文獻

本日新增52篇期刊文獻。在防疫成效上,高雄長庚在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分享該院的預防措施有效防止院內感染的發生(20)。Science一篇文章則顯示旅行禁令讓中國整體疫情延遲3-5天,對全球的影響較明顯,減少80%的病例輸入(5)。由於目前許多國家皆進入社區感染階段,重慶學者呼籲因重視糞口傳染的可能性(17)。新加坡則提出警告,提醒若有登革熱快篩陽性的患者,也須考慮感染新冠肺炎的可能性(45)。但令人惋惜的是,印度發生首起懷疑得病而自殺的案例(15)。 在病毒研究方面,日本發現NS7b and NS8和病毒進化有關(11)。德國認為ACE2和TMPRSS2和病毒進入人體有關(18)。中國發現nsp1、nsp3、nsp15和基因S中的突變可能與SARS-CoV-2流行有關(41)。 治療對策上,Lancet出版了有關於孕婦為疑似病例的處置指引(13)。法國科學家建議可利用Chloroquine和hydroxychloroquine對抗新冠肺炎(6)。哈爾濱分享利用中草藥治療新冠肺炎病患的經驗(33)。

2020-03-07 最新期刊文獻

今日新增43篇文獻。中華醫誌統整最近文獻,並提醒醫護人員在尚無明確治療方法時,對有疑似症狀和相關旅行史的病患要及時辨識並防止其進一步擴散( 38 )。華中科大臨床發現SARS-COV-2會誘發猛爆性心肌炎,提醒臨床上要更加注意cTNI增加和發生心律不整的確診患者(6)。

2020-03-06 最新期刊文獻

本日Medline新增46篇期刊文獻。其中一篇針對246名中國醫護人員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的調查,發現近1/4醫護人員會產生焦慮,護理師焦慮比例又高於醫生,分析認為因為治療及護理等第一線工作多由護理師完成,與患者接觸更密切,再加上沒有適切的社會支持,因而焦慮程度較高(13)。另外在防疫方面,世衛組織估計每個月需要近9千萬個口罩來保護醫護人員面對COVID-19,但目前正迅速耗盡(21)。

2020-03-05 最新期刊文獻

本日Medline新增共35篇期刊文獻。中國學者建議將CT檢查列為早期診斷新冠肺炎依據之一,加拿大學者認為PCR檢驗陰性的患者有類似COVID-19的CT影像異常狀態時,建議隔離治療;但須注意與相關疾病如流感的鑑別診斷重點(22)。CT影像的改變有助於篩檢疑似病例以及監測病情變化(31)。另在藥物研發上,中國學者在實驗室中發現Remdesivir和chloroquine可有效抑制COVID-19病毒(34)。

2020-03-04 最新期刊文獻

今日最引人注意的是一篇文獻是由知名的史丹佛大學王智弘副教授發表在JAMA,文中詳解台灣如何利用大數據、新科技和主動檢疫的方式來面對COVID-19的威脅( 40 , 新聞報導 )。總計本日共新增58篇期刊文獻。 關於COVID-19的文獻,每天都以數十篇速度增加,義大利學者整理了一篇針對COVID-19的臨床實證、專家建議和待解決問題的清單,內容包括六呎以內的近距離接觸就會增加傳染風險、八成確診患者為輕症、將近兩成患者會變成急重症、只有在照護疑似或確診病患時才需要戴口罩等資訊(3)。 在診斷部分,武漢發現確診病患可能無症狀,但CT影像已經顯示異常,可做為早期篩檢另一重要依據(23)。中國130例個案中發現,CT影像特點主要以胸膜下及小葉核心為主,重症者會發展成雙肺瀰漫,且有胸膜平行徵狀(43)。 在治療方面,對於重症患者、有合併症或經常使用類固醇藥物的患者應謹慎使用類固醇藥物,劑量需低且使用時間要短(37)。埃及學者研究發現Sofosbuvir,IDX-184,Ribavirin和Remidisvir應可抵抗人類冠狀病毒疾病(14)。北京中醫學者建議可利用中藥針劑來治療急重症患者(42)。 在疫情控制方面,洗手,戴口罩和運動等保護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人們被感染,但浙江學者發現有將近4成民眾戴口罩方式錯誤,包括鼻子暴露在空氣中,或長時間沒有更換口罩等(49)。加拿大學者以SARS經驗推算,建議醫院應計畫增加重症床數或將普通病房轉為重症病房使用(4)。美國學者認為疫苗開發或生產仍須12-18個月時間(1)。法國學者建議公司應建立應急計畫,包括防止歧視、遠距辦公和醫療監測、照護及心理支持等措施(15)。英國則因應COVID-19,可能要求退休的醫師重回工作岡位(30)。

2020-03-03 最新期刊文獻

本日總計有83篇期刊文獻。其中有兩篇由台灣所發表,一篇由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發表在台灣醫誌,敘述首例由中國移入之個案復原過程 (17);另一篇由台中榮民總醫院發表在Journal of Microbiology, Immunology and Infection,提供兩例也是由中國移入的個案報告,並強調早期臨床表現的非特異性和旅行史的暴露無法提供確診的依據,因此在病患未有CT影像變化前,透過實驗室檢驗來確診是非常重要的方式,但對於檢驗能量也是一大挑戰 (29)。 隨著全球新冠肺炎病例的增加,越來越多國家的案例報告接續發表,包括義大利(3)、日本(5)、中東地區(20,21)、泰國(32)、英國(50,51)、埃及(52)都有相關報告。韓國學者在濟州島的流行病學調查認為COVID-19在潛伏期不具傳染力(6)。美國學者整理相關文獻指出COVID-19有可能為人畜共患,較SARS或MERS病患更容易出現如腹瀉等腸胃症狀(57)。 關於治療的研究,由於合併有心臟疾病的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率高達10.5%,江西和北京的學者提供了針對心臟病患的治療建議(61,71)。重慶發現新冠肺炎由輕症往重症發展可能和細胞激素風暴相關,並分享相關免疫治療經驗(10)。英國學者建議可以抗病毒的消炎藥物治療新冠肺炎(60)。上海學者研究指出有26種中草藥可能對治療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有治療效果(79),新加坡就快篩、疫苗與治療的研究進行系統化評論(53)。 而關於最近檢驗復陽的病例日增,武漢華中科大認為病毒重組能力和病患免疫力未即時提升都可能引起復陽,並針對復陽患者的診療提出建議(83)。從公衛與角度來看新冠肺炎的影響,Lancet Global Health提出COVID-19的死亡率和醫療資源充足與否應有潛在關聯(31);印度則報導因為COVID-19導致的中國停工,印度製藥公司面臨了製藥供應鏈不穩的威脅(9)。

北大方正提供可供線上學習之免費取用資源

北大方正在新冠疫情期間免費開放給圖書館使用,可以提供給讀者作為在家學習的資源。 文泉學堂 : http://lib-nuanxin.wqxuetang.com/ 北京大學專業版: http://www.apabi.com/bdsfree

2020-03-02 最新期刊文獻

本日新增40篇文獻。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特別在Dermatologica Sinica中表示,確診患者服用的藥物,已知會誘發全身性的藥疹,因此在臨床治療時的鑑別診斷格外重要。而這段期間內,醫護人員的職業性皮膚病病例也正在增加,皮膚科醫生更需要孰悉治療以及進行預防(21)。 隨著COVID-19的研究文獻越來越多,JAMA(10)、BMC Medicine(12)、Nature Medicine(28)、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31)就目前文獻研究將臨床病徵、致死率、快篩方式、治療及感控做了整理(10)。大陸流行病學專家鍾南山研究團隊在NEJM的文獻示警,統計發現,入院時沒發燒的患者竟超過5成,因此若檢測只放在是否發燒,可能會出現防疫漏洞(16, 相關新聞 )。 在診斷上,COVID-19在胸部CT影像上有明確診斷特徵,華中科大就武漢81例病例的CT影像進行分析,並推論高齡、男性和合併症是病患預後不良的危險因素(30),包括廣東(36)、香港(22)都有相關研究報告。 另外在防疫策略上,美國國安會專家認為重點須從邊境防疫轉為緩解社區感染,許多流行病學專家及世衛組織也不認可旅行禁令的效果,但部分公衛專家仍堅持邊境防疫的重要性(9)。另中國基於防疫考量,武漢和湖北等流行地區從2月10日開始,針對捐血者血液進行病毒篩檢,由於血清或淋巴細胞中也可監測到病毒,因此血液中心和相關實驗室也需加強安全保護措施(4,26)。